无论是在赛场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还是幕后默默奉献的教练和工作人员,都让人感受到了体育赋予人生的力量。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被体育改变的人生——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参与者们这样说
新华社记者郑直、赵建通、胡佳丽
在此前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连续五届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书写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新的辉煌。无论是在赛场奋力拼搏的运动员,还是幕后默默奉献的教练和工作人员,都让人感受到了体育赋予人生的力量。
“在没有接触体育之前,自己极度不自信或者自卑,因为身边的小朋友喜欢给我取外号,我在公共场所都有点腼腆。但接触体育之后,我认识更多练体育的残疾朋友,也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我们有相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们一起出去打比赛、一起去不同的地方,看更广阔的世界。”李豪说。他拿到的轮椅击剑男子佩剑个人A级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他自己的第一枚残奥金牌。
李豪说,自己成长的二十几年里,一共有两个转折点,一是2岁时车祸导致右腿截肢,成了残疾人;二是20岁接触轮椅击剑。“我感觉体育带给我的不仅是自己的自信方面,生活方面,我渐渐也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也学会了独立解决生活的问题。我相信自己会珍惜当下,克服各种困难,把更好的一面呈现给支持自己的人。”
出席26日这场国新办发布会的,还有女子T11级田径运动员刘翠青,10岁患眼疾失明的她,和健全人领跑员徐冬林依靠一条10厘米的牵引绳并肩作战,在东京拿下两枚金牌。
“我之前是个内向的女孩子,自从接触了体育,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可以说体育让我更自信、更自强。这些年以来,我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参加了很多场比赛,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我也增长很多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可以说,体育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让我开辟了另一条道路,不仅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也能为国争光,我感觉很自豪。我很欣慰的是,我的故事激励了很多盲人朋友甚至健全人朋友,让更多人来关心我们、关注我们这个残疾群体。”
“我曾经是一名专业短跑运动员,退役以后接触到残疾人体育,成为国家队盲人领跑员。成为奥运冠军一直以来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2013年我和刘翠青成了搭档,我们的梦想是一样的,我们每天为梦想努力着。8年来,我们共同获得了57枚奖牌、45枚金牌。”在徐冬林看来,从事残疾人体育,让刘翠青和他完成了两个人的共同梦想。
“体育带给我的就是一种快乐和健康,同时体育也是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希望把掌握的体育技能,传递给下一代年轻的孩子们。”新中国第一代击剑运动员、先后担任了健全人与残疾人击剑教练的庞进说,在东京,他执教的中国轮椅击剑队斩获11金4银5铜,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自从带了残疾人运动员以后,我越来越喜欢这个群体,因为他们确实需要更多人的关爱和帮助。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单纯、执着、认真,只要教练员布置任务,他们会全心全意去完成,这感染了我。”
“残疾人体育看似是残疾人的体育运动,但是我们作为健全人在参与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是收获者。”从事残疾人体育事业近30年的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东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赵素京说。
“在这近30年中,我亲身经历了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举世瞩目的发展历程。冬季残奥会和夏季残奥会我加起来一共参加了12次,每一次残奥会的情景在我脑海里都非常深刻。”她说,“将近30年的时间,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残疾人运动员传承着中国残奥军团的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也深深影响着我,它是我生活和工作最直接的精神营养,这种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使我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热爱这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