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交流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促进人权保障”主题边会

2021-03-11 吴汶倩 张熙 CCTV

  3月11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促进人权保障”主题边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
  会议以线上视频形式展开,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印度、日本等国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参会。在长达2个半小时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文明多样性背景下的人权理念”“文明对话增进人权共识”等议题深入研讨。
  与会代表线上参会在主旨演讲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门立军指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露了一些消极因素,比如,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进一步抬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不利于共同促进和保护人权。门立军表示,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国人民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社会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促进人权保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一起看看其他与会代表怎么说?
  康怀德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各国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人权的保障。各国民间社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人权事业发展。
  伊藤洋平日本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理事长由于各国国情和顶层设计不同,因此保护人权的方式也不一样。增进相互理解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第一步。不能仅依照自己的片面看法去判断其他国家人权保护状况,而应了解每个国家创设相关制度的背景。
  加思•谢尔顿南非金山大学东亚研究项目创始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尊重和保护人权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是优先事项,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受益,不仅大大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巨大的机会,这正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种方式。
  黎尔平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中华民族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心态。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正担当起文明交流互鉴的重任。不同文明汇聚既有交融,也有冲突,而要消除文明冲突,派遣留学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分享人权保障成功经验的重要方式。监制丨李大勇 制片人丨章林 王宇 记者丨吴汶倩 张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