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坐落于科右中旗代钦塔拉大草原的图什业图亲王府,巍峨的城墙内,一批内蒙古非遗传承人正在讲述他们的故事。
图为图什业图亲王府门
道力格艳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文书法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蒙古文书法,从村里的对联一路写进了科右中旗第一中学的教室,还曾远赴蒙古国、韩国等地参加书法展。他说:“学习蒙古文书法最关键的就是热爱和坚持,练书法没有节假日,就跟每天吃饭一样,今天的三餐不能留到明天去吃,书法也不能拖到明天再练。”目前有100多名学生向他学习蒙古文书法,旗里许多老人偶尔也会来上书法课。“希望内蒙古地区的大学可以开设蒙古文书法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书法文化”,道力格艳说。
图为道力格艳用蒙古文写的“国泰民安”
海桩是图什业图皮画的盟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科右中旗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教授民族工艺品制作,并与政府提供的文化平台合作推广这一项民族手艺。海桩介绍,皮画是在蒙古族传统皮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在保留游牧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趋向。
图为海桩制作的“赛马”皮画
“先设计好图案,临摹在合适的皮子上,再用雕刻刀凿刻成形,最后起鼓”,海桩指着一幅展示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中赛马场景的皮画说,“起鼓是为了形成像雕塑一样的立体感,马匹的肌肉就是通过起鼓凸起来的,显得特别有力量。”此外,皮画中还会综合运用到鞣制、编制等手法,部分皮画中的马鞭、发辫等是用毛发、皮革等材料提前制作好之后接到皮画上去,让整幅作品更具有动感。展厅侧墙上挂的蒙古族历代可汗像也是海桩的皮画作品,从成吉思汗到最后一位林丹汗共38位蒙古族可汗肖像,用时近一年。
图为李玉桩制作的“达摩祖师”根雕
38岁的李玉桩是国画非遗传承人,同时还精通佛像根雕,他最喜欢的作品就是这尊达摩祖师像。“对当地村民来说,佛像根雕非常有讲究,首先佛像根雕不能说是‘买’,得说‘请’一尊佛像。并且最好是摆在客厅正对着门的位置,卧室里是不能摆这种佛像的”。李玉桩最初只学习了现代彩墨山水画,后来开始接触书法,并自学手串、根雕等传统手工艺。他认为推广传统艺术不仅可以传承珍贵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帮助当地增收。
“希望我们的非遗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成为科右中旗走出去的新名片”,这是几位非遗传承人共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