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公益活动

贫困户当上宣讲员 赣南遗珠成网红打卡地——高排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

2020-09-03 张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寻乌9月3日讯(记者 张雪)位于寻乌县南桥镇高排村大屋下小组的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建于1736至1795年,是客家古建筑中的瑰宝,散落于赣南大地上的明珠。
  9月2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人权事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联合采访活动走进大夫第。历时一甲子,高墙深宅,集山川风水之灵气,融客家民俗文化之精华。其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飞檐翘角。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客家民俗文化,建筑工艺形态,社会经济发展,都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与艺术保留价值。
陈氏云魁公祠大夫第
  2017年,政府对大夫第主体和周边环境进行全资打造。在修旧如旧原则下进行了一次全面修缮。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夫第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传统古建筑特色资源的优势,高排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于此,坚持党建引领,人人参与。不少村民走上百姓大讲堂,分享着自己的学习心得与种养经验。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云魁公祠,修缮后成了山村瑰宝,吸引八方游客。
高排村村民陈佛海
  陈佛海是高排村大屋下小组村民,当高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落户大夫第以后,陈佛海担任了其中的义务宣讲员,并应聘成为了高排村的党建宣传员,负责高排村文明实践站的运作管理。
  陈佛海告诉记者,就在4年前,他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母亲是多年糖尿病患者,父亲又因一场意外导致身体残疾,家中因病致贫。2016年在广东东莞打工的陈佛海回到家乡,通过政府的帮抚,努力学习各种业务技能,积极尝试各种致富门道,发展了脐橙百香果等产业,家中情况逐渐好转,在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之后,为了加强大夫第的对外宣传,招揽游客,惠及乡民。陈佛海主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义务解说,自发做出大夫第宣传片。
  如今,高排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齐全,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闲置祠堂的做法独树一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此休闲娱乐,学习交流。
大夫第一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雪/摄
  高排村是江西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2017年实现脱贫。党建工作和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群众的精神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夫第周边绿草茵茵,莲荷争艳,风景如画。不仅成了南桥镇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的一张名片,也成了邻近乡镇,乃至各地游客,经常前往的旅游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