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公益活动

马咀村的三个脱贫故事: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0-09-03 王甲铸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九月,渭北高原风轻云淡。陕西铜川,出耀州城区往北约14公里处,处于“九沟十峁一道梁”之间的石柱镇马咀村正迎来一年中的丰收时节。
 
  正午过后,柴争宏给羊圈里的山羊添上一把草,小心翼翼地关紧圈门,他指望里面的四只母山羊明年可以繁殖更多的小羊羔。今年以来,他养的羊已经为他带来了近万元收入。
 
  “只要你肯干,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在马咀村采访,这样的话被村镇干部反复提及: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49岁的柴争宏给镇党委书记王小会介绍自己养殖的山羊。
 
  49岁的柴争宏面容黝黑,憨厚老实,但命运对他似乎并不公平。柴争宏有肢体残疾,走路有点跛,从小就体弱多病,没上过学,是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十年前父母相继去世,他经人介绍与十几里外邻村智残女青年结婚。因夫妻二人都是残疾,加上还要管孩子,柴争宏不能像别人家一样外出务工挣钱,所以生活也就异常困难。
 
  石柱镇党委书记王小会是柴争宏的帮扶干部,她告诉记者,2015年之前,柴争宏一家的年收入只有2000元,一家人还住在破旧的窑洞里。看到这种情况,王小会问柴争宏:你想不想住新房,只要你想,我们就想办法帮你。
 
  从2015年开始,在政府及各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柴争宏家安装了5千瓦光伏发电站,年收入7000元。同时在村两委及帮扶单位的协调下,先后与程明牧业、高塬农业、华原果业等团体机构签订了协议,享受年终分红。同时,王小会还为他争取了一个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担任村上的生态护林员,每个月工资600元。
 
  虽然有各方扶持,但柴争宏认为贫困户不是光彩的事。他自己又贷款1万元,在家搞起了养殖。在柴争宏家院子一角,他用简陋的铁丝网圈起一个简易的羊圈,里面养着四只山羊。柴争宏给记者算账说,今年他已经先后卖出去了9只羊,大概每只在800元到900元之间,总收入接近一万元。
 
  有了这几项稳定的收入,柴争宏在王小会的帮扶下,终于在2018年盖起了新房。在各项帮扶资金支持之外,他自己又先后拿出了6万元,并在今年完成装修住了进去。9月2日下午,记者在他家看到,新装修的房间里打扫得干净整齐,沙发、电视等家庭用品一应俱全。
 
  站在自家新房的地上,柴争宏的脸上终于露出笑意。他个人的努力终于迎来人生的转变。王小会说,有些贫困户怎么帮都帮不起来,但柴争宏这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志气,想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柴争宏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现状,也带动了其他贫困户自强自立的发展意识,于2017年顺利脱贫,成为马咀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模范。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在马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任金民年近八旬,其人生境遇有另一种不幸,却和柴争宏一样刚强不息。
 
  任金民是马咀村三组村民。30年前,儿子任建科在打工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成了智障性残疾。2011年,妻子去世。2017年3月,他自己又因驾驶农用车发生事故导致骨损伤,至今行走不便。一个月之前,他的儿子任建科也在病痛中煎熬了20年后离世。
 
 
任金民以一个年近8旬老人佝偻的身躯,坚强支撑着家庭。
 
  面临如此家庭不幸,任金民以一个年近8旬老人佝偻的身躯,以常人不能忍耐的毅力,坚强支撑着家庭。
 
  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之后,别人都说他,以后的日子不用愁了,国家会救济的。但任金民人穷志不穷,不等不靠,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还清了债务,始终精心经营着这个没有一个强壮劳力的家。
 
  2014年,任金民告别了原来的土窑洞,建起了12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平房。在帮扶部门的帮扶下,他家安装了5千瓦光伏发电站,2018年收入8000元;对他原有的3亩苹果园,2亩桃园进行了技术改造,收入翻倍。另外新栽苹果2亩,樱桃2亩,使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9月2日上午,记者采访时,任金民还在花椒树下劳作,苍老的脸上看不出疲惫。对他而言,目前最大的欣慰就是两个双胞胎孙女都考上了大学,即将毕业。
 
  马咀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冰说,扶贫扶志,贫困户只要自己想过好日子,以现在政府的各种帮扶政策,就一定能够过上好日子。
 
  同样的励志故事还发生在村民秦发义的家里。秦发义全家5口人,共有耕地9亩,之前靠种植苹果、花椒等维持一家生计。但是,在三个女儿相继考上大学之后,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并在2015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生活的转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自家新房的沙发上,秦发义和两个女儿、妻子环坐在一起。
 
  在地方政府开始结对帮扶后,铜川市国库支付局局长陈杜强与他结对子、交朋友,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开始从产业上想办法。当时,石柱镇上出台了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苹果、花椒产业,为秦发义这样的贫困户解决了资金和技术难题,并鼓励他大胆干。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以后,他开始埋头果园和花椒技术学习,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他家的苹果园管理和规模在全村成为亮点,2018年被评为初级“职业农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一年,秦发义仅苹果种植就获纯利近2万元,同时加上各项贫困户分红、公益性岗位就业、光伏发电等收入,家庭境遇终于有了大的改观,也更加坚定了他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9月2日上午,在自家新房的沙发上,秦发义和两个女儿、妻子环坐在一起,背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家人的合影,和谐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