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权资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中国社会组织代表在人权理事会发言:致力保护发展人权

2020-07-14 杨程晨 中新社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杨程晨)“我们从2005年开始从事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工作。我和我的同事在依法为弱势群体维权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律师的独立性。我们经常能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这为我们服务弱势群体增强了动力。”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正于瑞士日内瓦举行。当地时间13日参与讨论“法官和律师的独立性”议题时,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王延斌在视频发言中作上述表示。
 
  在王延斌看来,中国的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快速并致力于保护弱势群体。根据中国司法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律师人数达到47.3万,相较2018年增加了5万多人。2019年,中国律师为社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134.8万多件,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4万多件。
 
  “作为一名律师,我认为应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为客户服务。”他说,“律师没有超越工作需要的特权,任何国家的律师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都会受到处罚。”
 
  于6月30日开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上,已有多位中国社会组织代表发言。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表马菁菁3日参与讨论“教育权”议题时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世界大约有15亿儿童和青少年居家学习。中国社会组织积极向国内学生和教师捐赠防护用品,在学校宣传防治新冠肺炎和个人卫生知识,推广使用网络课程,为毕业生寻找实习和工作机会,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帮助政府保证教育质量,尽可能减轻疫情影响。
 
  “我们也向海外伸出援手,比如通过‘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等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校捐赠口罩、体温计等医疗用品。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帮助更多国外青少年,解决疫情引发的教育不平等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马菁菁提到。
 
  马菁菁6日于讨论“健康权”时再次提到疫情。她说,此次疫情让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强烈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困难时刻,我们迫切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国际合作,社会组织可以为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同样针对教育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代表王行最介绍,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扶贫,并在该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在国内,通过新长城自强项目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成才支持,通过爱心包裹项目、筑巢行动、加油计划等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学习用品、建设校舍和操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自2015年起,基金会通过胞波助学金项目支持了缅甸140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在尼泊尔重建了3所遭地震损毁的学校,并通过国际爱心包裹项目为10个国家的逾40万名小学生送去文具和美术用品。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重要途径。”王行最8日谈到极端贫困问题时说,目前,中国政府正在为2020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而努力,而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是中国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讨论“流动人口权利”议题时,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代表洪苹指出,中国政府在2016年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2020年流动人口社会医保参保率超过90%,流动妇女产前检查率超过85%,住院分娩率接近100%,流动儿童免费预防接种率超过90%。
 
  洪苹说道,中国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及监督,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中国流动人口2.36亿,我们赞赏中国政府对流动人口的卫生健康服务所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对流动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
 
  此届会议将在本月17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