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校门。(摄影/贾璞玉)
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建于1983年,是以农牧专业为基础,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为主导的,全旗唯一一所综合性盟级重点民族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有:蒙牧医、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护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民族工艺品制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工艺美术等专业,升学率可以达到90%以上,并承担着全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自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免费培训,帮扶就业
据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韩志介绍,学校里所有学生都是免学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每年还补助3000元,普通户是2000元。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学习后,可以参加对口升学或者对口就业。学校有个对口就业单位——大连造船厂,学生在这家造船厂实习阶段工资就可以拿到2000多元。学校还会帮助联系订单,确保学生能够有活干,从而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图为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韩志向记者做介绍。(摄影/贾璞玉)
艳芳是学校里的工作人员,胳膊和手有残疾,虽然之前也做送货的工作,但多有不便。后来,她从社区那里得知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有扶贫培训课程,并且可以安排就业,于是就这么开始了马头琴手工打磨的学习。
“这里的学习都是免学费的,包教包会,我上完课程后,就留在这里工作了。打磨马头琴琴头是按件计费,我一天能打磨好几个。现在,我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收入还能跟以前给商店副食送货的时候差不多。”艳芳笑着告诉记者。
图为艳芳正在手工打磨马头琴。(摄影/贾璞玉)
马头琴是一种蒙古民间拉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图为(拼版照片)喷漆后正在晾干阶段的马头琴,艳芳正在打磨的就是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摄影/贾璞玉)
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
教授技能,解决就业,扶贫工作就已经基本完成,但学校方面并不止步于此。韩志认为,作为蒙古族聚居地的职业学校,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传承发展民族手工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学校开办了蒙古族拉线乐器制作、手工木雕、皮雕制作、蒙古族传统剪纸、刺绣等科尔沁蒙古族传统工艺项目的培训,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室供学生们学习。”
图为学校开设的培训民族传统工艺项目的工作室。(摄影/贾璞玉)
图为学生们在剪纸工作室学习剪纸。(摄影/贾璞玉)
包海壮是民族工艺品专业皮雕培训的老师,他说,“皮雕是国外传过来的,但我们现在融入了很多民族元素,使它更加贴近我们当地的文化。皮雕的制作过程是先在皮子上描图,用刀顺着图割开,之后敲打、起鼓、染色。做成的东西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装裱起来的皮画,也可以是手链、表链、笔筒、鼠标垫等旅游纪念品,也可以是钱包、大包等生活实用品。”
包海壮介绍说:“学习木雕、皮雕、剪纸、刺绣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这些学生将来创业的时候提供新思路。另外,学习民族工艺品制作,也有助于促进我们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兴安盟,旅游行业里做手工的特别少,市场上的都是一些机械化批量制作的纪念品,像我们这样的手工制品,才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爱华今年20岁,是科右中旗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一名在校学生,她告诉记者“学皮雕是因为我觉得皮雕很好看,而且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在谈及未来时,她说还想参加高考,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幼师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当老师。
图为爱华向作者展示自己的最新作品——一件雕有马头花饰的汽车挂件。(摄影/贾璞玉)
图为学生们在皮雕工作室练习制作皮雕。(摄影/贾璞玉)
2018年,几位长沙专家把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到学校进行育婴员和电焊工的培训,按照规定,学校的场地租赁费约为2000-3000元/天。韩志告诉记者:“因为这是为家乡扶贫工作做贡献,所以学校没收一分钱。在我们学校开展的所有和扶贫有关的培训全都免费,包括场地、师资、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