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公益活动

王府刺绣“绣”出富裕新生活

2019-11-07 黎梦竹 李乾 光明网

 
  栩栩如生的刺绣框画、雕龙画凤的刺绣被褥、几何花纹的绣花桌旗、内敛大气的绣花蒙古袍……眼前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府刺绣。
 
  王府刺绣起源清代,是图什业图地区传承的风格独特的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王府刺绣艺术地展示出图什业图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再现了科尔沁文化的精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王府刺绣作品 李乾/摄
 
  “近年来,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助推刺绣扶贫产业发展,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兴安盟科右中旗主席、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协会主席杨富林说。
 
  记者了解到,王府刺绣产业采用订单模式,由协会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企业根据订单需求回收刺绣作品,销售给客户。企业与绣工的合作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
 
 
  王府刺绣作品 李乾/摄
 
  同时,王府刺绣还有着非常明确的产业合作分工机制。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负责巴彦呼舒镇社区刺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企业家协会与嘎查农牧户签订订单、扩大销售渠道,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要负责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打开市场销路。
 
  杨福林告诉记者:“现在所有培训、订单都是免费提供,包括图纸、材料等。销售则由90后大学生团队负责,这样大家就有信心继续干下去,绣得越多、成长得越快,短短两年年收入最多可达5万元。”
 
  其中,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的村民王金莲便最具有代表性。2012年,王金莲的丈夫出了一场车祸,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被打破,面对丈夫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王金莲只能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这个家。她除了要种家里的50多亩地,还尝试过养牛、卖雪糕、绣枕头套,但收入微薄。2016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
 
  王府刺绣的出现,带给这个家庭一个转机。2017年,王金莲开始学习刺绣,第一次绣了一个莲花就挣到50元,她在兴奋之余也看到了希望。通过积极参加刺绣培训和不断的练习刺绣,王金莲刺绣技能越来越娴熟,收到的订单也不断增加,一米不到的绣品不出三天就能绣完,能挣到350多元。
 
  当地像王金莲这样靠刺绣脱贫的人并不在少数。截至目前,科右中旗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4700人次,已培养出一级绣工1300人、二级绣工5000人、三级绣工8000人。目前,全旗从事蒙古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2.1万人,已实现1000万元的产销收入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中一项重要富民产业。全旗2895名贫困户因王府刺绣产业发展受益,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
 
  杨福林说:“其实,刺绣的社会效应比经济效应还要高,贫困户、残疾人通过我们王府刺绣平台有活儿干了、有钱赚了,还跟外界不断交流,也有自我成就感。”
 
  目前,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品共有1072种,并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第六届中国工艺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逐渐走出国内、走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