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

江西寻乌:脱贫之后 路向何方?

2019-11-06 艾鑫 人民网

  人民网寻乌8月4日电(艾鑫)“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港九……你是祖国引出的泉,你是同胞酿成的美酒,一醉几千秋……”这首《多情东江水》在江西寻乌家喻户晓。东江发源于寻乌三标乡东江源山,每年从寻乌流入东江的水资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寻乌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同胞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寻乌“颜值”颇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5%,但地处偏远山区,境内重峦叠嶂,贫困程度也颇深。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377人,贫困发生率18.9%。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寻乌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探索。
 
 
长宁镇强国社区一期,洋房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艾鑫 摄)
 
  搬迁一代人,幸福几辈人
 
  为保清水长流,寻乌划定严格的生态红线,封山育林、退果关矿……今年,江西省第一个水利PPP项目——寻乌太湖水库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水库总库容2384万立方米,坝址位于水源乡太湖村,毗邻三标乡。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是一道难题——该项目含淹没区及上游区域3村5小组805户3397人的整体移民搬迁。搬迁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在寻乌县长宁镇强国社区,朱德福带着妻儿和母亲在近四层的新房里居住,“比乡下好多了!交通、读书、就医都方便,心情还舒畅!”搬来后,朱德福在瓷砖店干销售,底薪2000元/月还有提成。妻子在村委引进的小型服装厂务工,初学便有2000元/月的工资,熟练技工能拿到7000元/月。8岁的孩子上学也不犯愁,为社区专线开通的公交车6点就开班,间隔半小时一趟。刚开始不干农活,老母亲谢生凤还有点闲不住,但如今,白天带小孩、做家务,晚上约姐妹们跳广场舞,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以前十多天才出门一趟,集中买些生活用品,现在家门口就有超市。”桂竹帽镇华星村坐落在寻乌县的偏远山区,何德盛所在的大寨小组是村里最远的,从家里走去村委会都得1个小时。坑洼的泥巴路不仅费时,而且耽误事。干泥水工的何德盛骑着摩托车县城家里两头跑,每月不过1000元的收入,而今自己就住在县城,靠手艺每月挣5000元不在话下,忙的时候还要带徒弟。2018年何德盛一家顺利脱贫,特地选在新房过春节,一家老小齐聚,场面十分热闹,和和美美。
 
  采访间隙,社区干部介绍了一个不完全的“脱单统计”:原来的太湖村地处偏远,有的地方甚至还没通路,外来媳妇都不愿嫁过去,村里有不少单身汉;如今,挪出“穷窝”,搬进新房,陆续约20人在县城找着了对象,组建起家庭,真正在这里安了家。
 
  据了解,强国社区目前共安置搬迁移民846户3742人,社区以易地搬迁扶贫为抓手,推行“3333”工作模式,即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三个平台,组建文明新风、就业创业、矛盾纠纷调处等三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创建、技能培训、为民服务”三项活动,帮助移民群众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从“务农到务工”的就业转变、从“陋习到文明”的行为转变。
 
  近年来,寻乌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先后出台了《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农村老人居住危旧房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综合采取“移民搬迁、拆旧建新、维修加固、交钥匙保障和整治老人住危房”五项措施,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累计维修加固13648户、实施拆旧建新1747户、农村保障房兜底安置238户,安置贫困户745户、3286人。
 
 
王昌财在自家阳台眺望。(艾鑫 摄)
 
  干群心连心,齐力拔“穷根”
 
  “感觉捡了个天大的馅饼!”刚进门,55岁的王昌财就热情招呼,迫不及待地“晒幸福”:家具一应俱全,室内明亮整洁,阳台上的几盆绿植生机勃勃……如果不说,压根儿看不出来,眼前神采奕奕的他患有冠心病和“三高”。
 
  因身体原因,王昌财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2016年被列为贫困户后,政府给予他90%的医药报销,考上大学的儿子能拿到教育补贴,在广东务工的妻子能领交通补贴,终于这个紧绷的家庭能缓口气。自打搬进社区三期,走路不用半小时,就能到县医院看病买药。三期对贫困移民搬迁对象实行全部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建设的1910套安置房均位于县城或园区的黄金位置,毗邻电商产业园、物流园和杨梅园区,配套有医院、学校、幼儿园和汽车站等公共设施。
 
  “感谢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我!三年来,我已经把扶贫干部当做了亲人。”被王昌财亲切地称作“弟弟”的人是他家的结对帮扶干部,县林业局的潘国鑫。一个月至少来家里看望3次,总是询问身体健康情况和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截至2018年底,像潘国鑫这样的帮扶干部,寻乌共计3554名,负责12274户贫困户。
 
  在寻乌,脱贫攻坚被确立为“书记工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的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通过 “2+10864”(即每位现职县级领导包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县直、驻县单位帮扶,每位县级领导、正科级、副科级和一般干部分别结对10户、8户、6户、4户贫困户)工作机制,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了“县级领导包村、单位对口帮村、干部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
 
  干群心连心,合力拔“穷根”。密切的干群关系在寻乌由来已久。寻乌是中央苏区全红县,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对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文峰乡双坪村某光荣脱贫户的家门口,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扶贫政策暖心田”,下联是“安居乐业赋新篇”,横批是“感谢党恩”。
 
 
文峰乡双坪村某光荣脱贫户的家门口,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艾鑫 摄)
 
  脱贫之后,路向何方?
 
  经过移民搬迁、乡村振兴等重重考验,寻乌以优异的脱贫成果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寻乌县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51377人降至2018年底的205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8.9%降至2018年底的0.75%。
 
  脱贫之后,路向何方?要想稳住脱贫成果,还得走可持续的致富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填补铁路空白,由闭塞走向通达。日前,瑞梅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中铁总评审通过,该项目起于江西省瑞金市,止于广东省梅州市,正线全长239.2公里,其中赣州段里程约163公里,拟设立瑞金、会昌、天心、安远、寻乌、平远、梅州等7个站点。自此,寻乌将结束无铁路的历史。而另一边,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即将贯通,路网串联后, 通达将不再是梦想。
 
  农业+电商,特色农产品卖得更远。2018年,寻乌进入全国贫困县农产品电商50强,一大批寻乌农特产品通过阿里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带动6100余贫困群众参与电商产业,发展电商企业526家,年交易额超过了15亿元。蜜橘、脐橙、百香果、三黄鸡多点“开花”,当地产业兴旺,“一县一业”寻乌合作方案、百香果劲酒合作方案、寻乌百香果品牌打造计划、村播计划、县域电商人才培训计划正逐步推进……
 
  紧抓生态扶贫,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寻乌充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下一步将落实“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管护与扶贫开发”的三个结合,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生态项目扶贫、生态搬迁扶贫”三项行动,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业、特色种植”三大产业,大力推进生态扶贫工程。
 
  寻乌仅仅是江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全省包括寻乌在内已有1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5.7%降至2018年底的1.38%。